翔勝之道—每個人都應該有 海外安全逃生屋
 

人生無常,四個月前,有誰會想到香港今天要經歷這個困境。有朋友知道同事確診,第一件事是找酒店住,因她家裏有父母有女兒,害怕自己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傳染給家人;亦有朋友確診後,趕快把家人送到酒店避開自己,確診與不確診,大家都需要安全逃生屋,這就是今天的香港! 香港居住環境狹窄,在疫情失控下實在會讓人精神崩潰。最心痛是有老人家確診後,寧願選擇犧牲自己,都不想連累家人,但新冠肺炎並不是絕症啊!為何會讓病者走到這一步?是居住環境讓人避無可避?還是香港人已失去安全感?半年前,當香港人冷看世界各地疫情爆發,官員暗笑共存方式不可行,甚至以為香港可以倖免於難。半年後,香港的情況竟比新加坡還要差,家人一早催促我回去,即使新加坡每天都是過萬宗確診個案,但起碼我有安全屋,可以讓我正常生活。!

 

「海外安全屋會成為必需品」這個概念,兩年前我在這個專欄已經提出過。事實上,從事海外物業廿多年,一直見證不少人在做這個準備;買海外樓,除了是一項投資,也是一個安全保險。試想想,一旦你身處的國家出了狀況,海外居所就成為你避險的最佳地方。 這段時間,我有朋友飛到新加坡過了一個快樂的新年,有朋友現正在布吉的海灘暢泳,甚至有位幫我們買了英國樓的客人,已經在歐洲玩了半年!今時今日,安全屋的確變得很重要,人真的需要在海外多一個居所,因為你不知道疫情何時來,何時爆!今天的Omicron殺傷力不大,下次呢?如果再來一個變種病毒呢?

 

 

聞說日本即將開放,我有不少買了日本物業的客人,亦已經買好機票,準備住在自己的安全屋,一解被困之苦。有時候你未必需要離開你的城市,香港始終是一個值得打拚的地方,但離開是可以轉換心情,特別是現在的香港讓人感覺不爽,反正「中了」都只能靠自己,倒不如外出唞氣!西方很多國家,已經不在乎感染數字,大家都在過平常的日子,相比新加坡則較為現實,她是採取東南亞式的共存方法,西方國家不用戴口罩,但新加坡人外出仍然會戴口罩,餐廳吃飯仍有人數限制,大家都須遵守防疫政策;不同的是我們如常生活,小朋友如常上學,因為確診者都有足夠的治療及隔離指引,每個人都知道若確診了,該何去何從。我有位新加坡朋友,她只有六個月大的BB剛確診,她在社交媒體發相,放心的告訴大家BB看過醫生,情況良好,還說BB很強壯!讓人感覺她和她住的城市,很安全。

 

今日的香港可能六個月後回復正常,但在這混亂不安的時間,我們很需要安全感,最重要有得選擇,安全屋是一個選擇,一個保險,需要時可動用,不需要時可作投資用。這幾個星期,我們收到買海外樓的查詢比平常多三四倍,經此一疫,我感覺以往沒有想過離開香港的人,都醒覺原來是有一個需要,就是為自己找一條生路,我不是鼓勵大家離開,但人總要為自己留一個逃生口,我們買保險,吃保健品,都不是因為害怕將來有事?人無遠慮必有近憂,買一層海外樓做保險,當作逃生工具,絕對不是壞事!

連結:
《東周刊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