翔勝之道—香港人失去投資觸覺?
 

抗疫兩年多,終於在老家失守!上星期我在新加坡染上Covid,身體是有點難受,但心裏卻很感恩,因為在新加坡「中招」,其實是很輕鬆。首先,有醫生看症,亦有藥給你吃,你甚至可以叫醫生到酒店;最重要是我很清楚知道自己確診後應該怎樣做,確診者手機會收到一個非常清晰的指引:七十二小時內須自我隔離,不能外出;三天後,若自我檢測(ART)呈陰性,便無須隔離;或在七天後,無論是驗出陽性或陰性結果,亦無須隔離。訊息還附有哪裏拿檢測劑,哪裏找醫生的連結,簡短、清楚、明確,讓人很安心。新加坡朋友笑說我在這裏染病要比香港好,起碼我不需入方艙,哈!事實上,我覺得Covid並不害怕,害怕的是沒有清晰的指引,如果你清楚知道病了可以怎樣做,又有足夠醫療支援,大家是不會驚慌的。這次我「中招」,真的當了結了一件事,起碼回香港後便少了點恐懼。香港人其實不是怕病,只是害怕去方倉隔離罷了。

 

七天後,我已經站在展銷會的講台了,而讓我更興奮的是這一次展銷會,反應出奇地熱烈,我相信這是因為新加坡人已經從Covid中解放出來。這次是我今年第三次回新加坡,其實每次都比上一次感受要好,機場固然非常繁忙,烏節路沒有空的店舖,商場擠滿旅客,餐廳經常滿座。新加坡人的確見證了由未開關到開關帶來經濟上的好處,同理,他們亦確信只要日本開關,經濟便會轉好,因為這次在新加坡舉辦的大阪物業展銷會,就得到超預期的反應,他們看中日圓處於歷史低位,亦確信只要日本旅遊復甦,民宿出租肯定會爆滿,連日來我們接觸的新加坡買家,確實比香港和國內買家更堅信這點。而這一年,我更親身看見新加坡與香港的不同,新加坡人沒有「中招」的恐懼,他們有正常社交、有出國旅遊的希望、有投資的欲望,不像香港人,感覺一切像遙遙無期。

 

昔日的香港人,擁有先天性的投資欲望與觸覺,具有投資者熾熱的心態與勇氣,全部都比新加坡人強。所以過往我賣海外物業,香港永遠是首選,但這兩年,香港被困着,與外面的世界接不上軌,香港人投資的敏銳度慘被磨鈍了,欲望亦消失了;他們覺得都去不了外國,買來幹嗎?我首次感到新加坡的投資市場比香港活躍,跟客人談話都很正面,都很有希望,連帶我的信心都增加了。要知道我為何選香港作為我開公司的地方,因為香港人做投資醒、快、狠、準,每次投資潮流一定是由香港開始,才輪到新加坡,然後就是國內;但今年我感覺到香港的變化,無論投資風、環境、心態都在變,客人的思想都好像被Covid隔離了,其實這是我們自己隔離自己啊!

 

Covid都演變了好幾代,別人都不理三七廿一,七天便還你自由,但香港還在討論五加二、四加三的隔離政策。Covid是需要防守,問題是需要解決,而不是逃避。兩年前,我在這裏已說我們未被Covid殺死,鬥志就會被磨滅,我們正被Covid牽着鼻子走,磨滅了人生、鬥志,也磨滅了對世界的觸覺及距離。

 

連結:
《東周刊》